張凡 | 展覽業的專業化 我這樣看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18-06-14 10:44來源:張凡的會展洞察 中國展覽業追求專業化,已有很多年了。本人2003年入行,所在公司承辦政府的機械展,操作方法被香港某展覽公司(港交所上市公司)高管批評為“不專業”。而舉辦這個展覽的展館,也被他斥責為“稀爛”。這是我最早聽說做展覽要專業! 之后,本人應邀參觀香港公司在國內舉辦的展覽,對專業的意涵有了直觀感受。比如,主辦方工作人員在展覽期間的衣作,從專業的角度就頗有講究。
2003年至今,又過了十五年。中國展覽業專業化的問題解決了嗎?政府和有識之士都認為,專業化還在路上。 2015年,國務院出臺《關于進一步促進展覽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在指導思想中提出,堅持專業化、國際化、品牌化、信息化方向。可見,專業化關乎展覽業的發展方向。分析文件的表述,專業化列在國際化、品牌化、信息化之前,頗有“一化帶三化”之意。上海萬耀企龍展覽公司總裁仲剛先生去年出任UFI亞太區主席,他多次表示,促進中國展覽業專業化是他任職期間的重要使命。 什么是專業化 既然要專業化,當然要弄清楚專業化的概念。 為此,我特地查閱了現代漢語詞典,居然沒有“專業化”一詞!上網查詢,只有“專業化生產”一詞,解釋為:社會生產分工形式之一,指各生產部門內部在互相協作的前提下,進一步劃分的更細的獨立部門和工序。這顯然不能解釋展覽業的專業化。 為寫這篇小文,只好不揣冒昧說下本人對于“專業化”的理解。 “專業化”,可以從兩個層面理解: 首先是專業。指因社會分工而形成的具有個性特色、并可相對獨立存在的產業部門或學科領域。如被《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確定的會展業,以及被教育部批準的高校會展專業。 其次是達至專業的進程。指從事某項產業或某個學科的機構或個人,通過實踐總結形成的并獲公認的規范或知識的過程。如3×3米展位成為國際展覽業通行標準,以及搭建材料規范化、普及化的過程。 以上表述是書面語言,如以展覽業為例通俗表達:展覽業作為國民經濟商業服務業中的細分行業,其專業化就是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發展過程。 “化”即過程,如現代化,國際化、市場化,年輕化,娛樂化,等等。
廣交會上的志愿者 展覽業專業化的兩個層次 我認為,展覽業的專業化可分從兩個層次考察。 一看行業的專業化水平。 展覽業的專業化涉及全行業各個領域。以展覽城市為對象,考察其專業化水平可分為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硬件水平,一般指展覽場館、交通與通訊條件、住宿、餐飲等基礎設施是否完備;軟件水平,一般指組展、展館經營、搭建工程、物流、印刷、信息及人才等服務資源是否完善。 二看企業或機構的專業化水平。 以展覽場館為例,其專業化水平可體現在建筑功能和運營管理兩個方面。 當今世界,中國的展覽場館建設堪稱第一。高投資,大規模,裝修豪華,氣勢非凡。 恕我直言,近五年來新建的展館,有許多因建筑設計不專業,好看不好用;許多地方只建館,不做周邊設施配套,投用后變成孤島。建筑功能和環境配套的不專業,導致參展客商吐槽不已。 在運營管理上,經營者霸王式的對待組展方,以“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態包攬所有服務(通過分包收取管理費),對于場館只使用不維修,等等,都與專業化格格不入。 我認為,企業或機構的專業化是行業專業化的基礎,而主辦方即組展商的專業化是企業或機構專業化的重點。這是因為,主辦方是驅動展覽業發展的核心力量。其專業化的進程與水準,對于全行業的發展具有引領和示范作用。 主辦方的專業化 主辦方如何專業化,很值得研究。 按專業化的概念,應采用國際先進標準來衡量專業化水平。換言之,主辦方的專業化就是比照國際先進標準,促使自己不斷提升品質。即便是代表國際先進水平的主辦方,也需要不斷適應市場變化(包括科技進步),保持與時俱進的狀態。 中國展覽業曾經長時間落后于發達國家。近四十年來,中國展覽業的巨大進步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改革開放環境下的接軌國際。這種接軌就是學習國際先進的過程,就是追求專業化。 主辦方的專業化,可以采取“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兩種方法。“目標導向”,指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明確發展方向。“問題導向”,指根據自身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整改或校正。 作為自媒體作品,這篇文章已經很長了,而這個話題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講清楚的(本人還需要深入思考),就暫且打住,留在以后再寫吧。 展覽業專業化以及主辦方專業化,你怎么看?歡迎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