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性價值在會議中的作用 二維碼
發(fā)表時間:2018-07-10 16:31來源:會議Meetings 會議這種群體面對面的方式之所以能夠發(fā)展起來,肯定與人們的社會需求有關(guān),這些需求包括組織者的需求、參與者機構(gòu)與個人的需求以及會議在落地過程中激發(fā)出來的舉辦地需求,等等。這些需求是直接而強大的,因而需要以顯性的方式來加以滿足。會議的顯性價值比較直接,因而也相對容易測量。比如,組織一個會議的效果如何,可以通過一些關(guān)鍵指標的變化來測定,這些指標可以與參會者數(shù)量及質(zhì)量、嘉賓情況、參會者體驗效果、簽約數(shù)、論文數(shù)等有關(guān);參加一個會議的效果,可以包括認識了幾個人、談了幾個客戶、解決了幾個問題、考察了幾個地方、帶回來了多少資料等。從體驗角度講,自己感覺爽不爽,也是評判參會效果的一種重要方式;目的地引進了一個會議,效果如何,同樣有自己的標準——帶動重點產(chǎn)業(yè)發(fā)展、提升城市形象、拉動區(qū)域消費,甚至還會包括主要領(lǐng)導人比較個人的訴求等。
除了以上的那些顯而易見的價值之外,會議還會具有一些沒有被標注出來的價值,即隱性價值。所謂隱性價值,就是實際上存在可又很難直接寫明的那部分價值。會議的隱性價值中,最主要的就是關(guān)于社會地位與等級劃分的。 人類屬于社會性動物,而社會性動物是被劃分為不同等級的,這種等級劃分可以是多角度的——政治性的、經(jīng)濟性的、管理性的、專業(yè)性的,有時候甚至就是特定群體根據(jù)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甚至個頭高低等因素而約定的。總之,人是一定要被分成不同等級、扮演不同角色的,否則人群之間的協(xié)作就無法順利完成。這種不同的等級,在很大程度上表現(xiàn)為社會地位。對于更高級別社會地位的追求,是人作為社會性動物最持續(xù)、最強烈的訴求之一。否則,馬斯洛也不會將“尋求尊重”、“追求自我實現(xiàn)”放到人類需求的那兩個最高的層次上。
規(guī)定或者劃分人類等級的方式有很多,包括文件規(guī)定、領(lǐng)導宣布、推選、自薦、考試等,可要把這種等級呈現(xiàn)出來就只有通過會議、活動等面對面的方式。實踐表明,會議、活動等群體面對面的方式,是宣示并體現(xiàn)社會地位、社會等級的最佳場景。 如果說社會協(xié)作的需要是會議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基本推動力,那么人們對于更高社會地位的追求則讓會議更有吸引力、更富效率、更加色彩斑斕。想想看,你參加過的會議,尤其是那些層次較高的,凡是在其中起主導作用的人,包括組織機構(gòu)的負責人、嘉賓、演講人、分享者等,大多都是該領(lǐng)域社會地位較高者。一個人社會地位的高低不是自己說了算的,是騾子是馬,在該行業(yè)、該領(lǐng)域、該機構(gòu)、該地區(qū)、該群體最高層次的會議上牽出來遛一遛,馬上就能見分曉。從這個意義上說,會議,就是一種排座次的工具,它一方面會確認人們現(xiàn)有的社會地位,另一方面又會激勵更多的人為了更高的社會地位而不斷努力。
不僅人有社會地位高低之分,國家、城市、機構(gòu)、社會群體也有。為什么呢?道理很簡單,因為它們也是由人來管理和運作的,人的社會訴求也一定會在其中體現(xiàn)出來。而且,人的這種對于更高社會地位的追求還會與國家、城市、機構(gòu)、社會群體的目標疊加在一起,從而讓這種力量變得更為強大。這種由個人與其所在機構(gòu)疊加起來的在群體互動中彰顯出來的力量,通常被稱為“話語權(quán)”。人只是這種“話語權(quán)”的“代言人”,其背后的支撐力是該國家、城市、機構(gòu)或社會群體的實力。實力是不斷變化的,因而“話語權(quán)”也需要不斷做出調(diào)整。人們對于“話語權(quán)”的追求還會體現(xiàn)在,如果現(xiàn)存的會議平臺不能滿足這種與其實力相匹配的“話語權(quán)”需求,那么人們就有可能再“造”一個會議平臺甚至一個組織機構(gòu),直到這種新的“話語權(quán)”成果徹底體現(xiàn)出來。一個典型的會議(平臺)發(fā)展史,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部組織者、參與者各方實力較量的歷史。
兩個需要討論的問題: 首先要說明的是,這兩個概念并不矛盾。會議中講求的“平等”,主要是指對于會議參與者的基本尊重,給參與者平等交流的機會,讓參與者獲得更好的會議體驗。所有人都知道,任何社會都不可能是絕對平等的,相對的等級劃分是社會有序運行的必要條件,當然也是會議成功舉行并讓參與者獲得會議價值的有效方式。 認識到對于更高社會地位的追求是人們內(nèi)心深處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并設(shè)法將這種看不見的原則應用到會議策劃、會議運營管理及服務當中,是會議及活動從業(yè)者必須要做好的一項基本工作。做會議和活動,一定要給人排座次,沒有選擇。資深的會獎人會發(fā)現(xiàn),在會議中給社會地位本來就較高的人提供更好的機會、更好的服務,他們會覺得應當應分,可如果把同樣的機會和服務給到一個身份地位相對較弱的人,情況就會有所不同——假如你想讓他做發(fā)言嘉賓,他就很有可能更賣力氣,而且對你心存感激。“隱性價值”的作用,由此可見一斑。
做會議和活動,真的不是很容易,你既要把擺在桌面上的事情做好,完成一些硬性指標,還要把人們不太容易說出口而又一直惦記著的東西記在心里,并巧妙地落實在行動上。所以說,會議既是一門科學,需要量化指標,建立可重復的操作模式,又是一門藝術(shù),因為很多東西需要操作者憑借自己的智慧,來拿捏合適的分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