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會議目的地的“抓手”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18-10-21 16:43來源:GFOA 近與某省會城市的發改委官員交流,談及會議業的發展規劃,本人力主以“建設會議目的地”為定位。獲得認同后,對方詢問怎樣建設會議目的地。本人看法如下:
建設需要“三手抓” 建設會議目的地,需要從三方面入手: 抓硬件設施,即服務會議尤其是國際會議的基礎設施,主要是適于開會的場館和滿足會者入住需求的酒店。 抓軟件服務,即為會議提供的配套服務,包括專業的接待以及配套的交通、旅游、餐飲、購物等。如接待國際會議,還需要一定數量的翻譯人員。 抓會議項目,即帶動會議業發展的重大項目。 “抓項目”的路徑 從國內經驗看,抓會議項目的路徑有三: 一是,成為國際知名官方會議的舉辦地。“G20”、“金磚五國會議”分別在杭州、廈門舉辦,不但促進了城市會議業的硬軟件建設,而且極大地提升了城市知名度。 二是,成為國內外知名學術會議或商業會議的舉辦地。美國輝瑞公司2010年在東莞舉辦銷售年會,與會人員達4500余人。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2015年在濟南舉辦,共有10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2000多名歷史學家與會。《財富》全球論壇2013年在成都舉辦,代表世界“500強”中120家企業的646名高管與會。接待這些大型甚至是超大型的國際會議,必然促進城市會議業發展。 三是,成為本土原創知名會議的舉辦地。由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和浙江省政府聯合主辦的世界互聯網大會,選址烏鎮舉辦,2013年至今已連續五屆。第四屆與會嘉賓達1500人。烏鎮因此而名聲大噪,旅游與會議目的地建設成功結合。
政府“抓總”建設 建設會議目的地,需要地方政府“抓總”。其內涵包括: ——明確定位,制定規劃。定位明確后,要通過規劃確立發展目標,細化具體措施。 ——明確部門,務實推動。地方政府應有專門部門落實規劃。這種落實包括協調資源、解決問題和促進重大項目落地。發展會議業需要堅持市場配置資源的原則,同時需要政府發揮引領和服務的作用。 ——政策激勵,項目促進。一方面,通過扶持政策尤其是資金補貼方式,鼓勵會議業發展;一方面,通過爭取或引進重大會議項目,倒逼會議業硬軟件的基礎建設。申辦國際會議是引進項目的重要途徑,其方式與申辦“奧運會”類似。地方政府應有目標的主動申辦。同時,可采取前置方式補貼申辦資金,以激勵相關機構申辦國際會議的積極性。 |
|